生活
土地流转
屯留电商
一村一品
屯留企业
乡村旅游
村网通
招商引资
屯留小区
屯留供需
信息
房屋出租
房屋买卖
招聘求职
人才查询
征婚交友
二手物品
出售求购
便民电话
商家信息
屯留
屯留特产
屯留景点
屯留美食
屯留名人
屯留历史
屯留民俗
便民
城乡信息
屯留头条
旅游服务
二手市场
现场直播
乡村振兴
网站首页 >> 屯留历史:古道沧桑话生态

古道沧桑话生态

2015-05-13 08:27:27 浏览:3113

     近日,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闲聊,不知谁先提起了古建民俗旅游开发的话题,其中就涉及到了我县上党关古官道的保护开发问题。在谈到上党关古官道都位于崇山峻岭之间,人迹罕见,交通不便,如果开发必须先进行修路、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这样一来,占用耕地、砍伐树木,不仅在经济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影响了环境。于是一位朋友疑惑不解地说:“古人怎么选择在山岭之间修路啊,要是都像现在,尽量避开山岭、沟壑,就好了,既经济又省钱省力。看来,古人还是缺乏经济头脑和环保意识。听到此话,笔者没置可否,只淡淡地接了一句:“古人修路架桥,哪里会想到几百上千年后的今人开发啊!”
       笔者没有再往下深谈,是怕引起那位朋友的尴尬。因为笔者知道,古人之所以选择在崇山峻岭之间修路,考虑的是如何为当时的经济、社会服务,哪里会想到今天我们后人为了经济利益搞开发旅游?至于说古人缺乏经济环保意识,根本就是错误的,古人修官道,大都避开平川选择在崇山峻岭之间,正是古人重视环境、保护生态、注重民生等高超智慧的具体体现。不仅我们屯留古时的官道如此,在全国范围内,历朝历代也都是如此。
      就拿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的秦直道来说吧,其全长“千八百里”,(约合今1400余里),南起陕西淳化,北至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途经陕西、甘肃、内蒙古等三省区二十四个市县,八十余乡。《史记》记载:“堑山堙谷,自九原抵甘泉,直通之”。据现代学者考证,这条路穿越大量的山脉、沟壑、河流、沙漠以及内蒙古大草原等,它的大部分路段都是绕着山脊上行走。为什么不选择工程难度相对容易的平川、平原去修呢?除了军事政治等方面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如果选择在平原、平川修路,会占用大量的耕地,而土地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源,从保护耕地、维护正常社会生产的角度来说,古人的做法更具有经济头脑,更具有发展智慧,也比现代人想的更加深远。再说环保意识,古人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还拿秦直道来说,《汉书·贾山传》曰“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就是说道路每隔三丈远,就要栽植一棵松树,1400余里的道路,算算栽了多少松树?这难道不是环保生态意识的具体体现吗?我们现在城市道路都要栽植行道树,其实这在春秋时期已经广泛推广。“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的记载,就是用成排的树来区分道路。《诗经·小雅》中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这短短的八个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简单明快的画面:一条条主干道笔直而平坦,路两边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树。这可不是谁心血来潮随便栽的,而是官方有规定,凡有道路的地方都要植树。国家对道路绿化及养护如此重视,是因为这些行道树除了可以作为路与非路的界限外,还可以保持水土、美化环境,为行人遮蔽阳光。除了修路植树的问题,还有更多的史实都反映了古人环保意识绝不比现代人差。从秦始皇训令全国“随足五十步,树以青松”到北魏时期“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根;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的规定;从明朝初期“冬春之交,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苗盛禁蹂躏,谷登禁焚燎”的有利于恢复自然生态、保护生物资源的禁令再到柳宗元笔下的“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生态美景,哪一个不是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生动实践?
      罗哩罗嗦说了半天,其实笔者想说的一点就是,我们现代人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总以为社会在前进、经济在发展,今人一定会比古人聪明、懂得多。不可否认,现代人肯定会比古人的知识更丰富,但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丰富不一定智慧就高。我们现代人,切莫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多向古人学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莫忘生态。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破坏生态环境,就是对民生的践踏!      (丁  白)

网友评论:
我也评论:

热门推荐

关于屯留588信息网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7 - 2014 屯留588信息网 版权所有